2022年9月15日,由綠色江南公眾環境關注中心、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阿拉善SEE珠江項目中心、長樂冶金協會、丹陽龍江鋼鐵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2022鋼鐵行業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碳中和論壇在蘇州圓滿舉辦?,F場有來自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工業園區管委會、專家、企業代表、基金會代表等重要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國際合作處處長、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副秘書長毛濤先生重點分享了碳中和背景下鋼鐵行業相關法律、政策、實踐研究。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1+N”系列政策的陸續發布,鋼鐵行業的減碳路徑也越發明晰,其中重點提出需要高度重視廢鋼資源問題和廢鋼回收利用,最后從營造制度環境、加強行業規范、提升技術能力和創新管理模式四個方面提出確保廢鋼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社會學研究室主任陽平堅博士做了“雙碳戰略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主題分享。他提到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的挑戰,中國從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陽博士指出,如期雙碳目標是一場大考,一場硬仗,是一個系統工程。中國在助力全球實現碳中和進程中,地位重要,挑戰巨大,不管從國際責任還是從國內需求,中國必須堅定不移的推進雙碳戰略,倒逼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針對推進“雙碳”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陽博士代表課題組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減污降碳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底線。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獻陽先生從鋼鐵企業自身減污降碳實踐出發,堅定不移“能源轉型、綠色發展”;通過環保倒逼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將綠色發展、環保發展作為企業底線。
做工廠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踐行者。龍騰特種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紀永先生重點介紹了龍騰特種鋼在踐行綠色低碳方面做出的努力。安全是生命的紅線,環保是壽命的底線;著力打造工廠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
為進一步了解我國鋼鐵行業減污降碳現狀,現場嘉賓觀看了由綠色江南、IPE、創意環保、綠行齊魯四家環保組織聯合出品的視頻“鋼鐵企業減排出路何在”。該視頻包含了過去一年多四家NGO伙伴實地調研的四十多家鋼鐵企業。
綠色江南(PECC)創始人、主任方應君提到,綠色江南歷經一年多時間,實地調研了全國41家鋼企并向在地17家生態環境部門遞交了19份環境調研報告,推動了150多億資金用于落實環境治理。盡管部分鋼企環境管理存在缺失,但大部分鋼企表現優異。綠色江南作為一家環保組織,在社會環境治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方主任強調:“我們消滅污染,不是消滅污染企業,而是推動污染企業治理污染從而消滅污染”。
湖南創意環保主任劉科先生分享了NGO伙伴在鋼鐵行業減污降碳行動故事。從普通人到志愿者再到行動者再成為倡導者、領導者和支持者,劉科主任堅持用影像記錄那些在環保第一線行動的人和故事。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創始人、主任馬軍老師發布了企業減污降碳指數,以及IPE與綠色江南對30家A股上市鋼企開展的減污降碳指數評價報告。
馬軍老師指出,在藍天保衛戰和污染攻堅戰進程中,一批上市鋼企整體環境表現大幅提升,但作為高排放行業,在超低排放改造和全流程污染防治等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空間;與此同時,作為制造業中的最大碳排放行業,上市鋼企開始謀劃雙碳行動,但整個行業的減排路徑尚待明確,兩極分化較為明顯:以寶鋼股份為代表的領先企業,已設定針對自身和價值鏈的溫室氣體減排和碳中和目標,探索多路徑減排,但多數企業處于起步狀態,亟待在核算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基礎上,設定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并追蹤減排進展;同時,需按照生態環境部等部委要求,探索增加短流程煉鋼比例、能效提升、和原(燃)料替代等方面協同減污降碳。
IPE和綠色江南希望上市鋼企減污降碳指數的研究,有助于企業識別短板,分享最佳實踐,進而助力多方就鋼鐵行業綠色轉型和低碳發展的路線圖形成共識,激勵鋼鐵企業完善治理和管理機制,通過核算摸清家底,進而科學設定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減排目標,高效開展節能減排,并通過對環境合規表現、碳和污染物排放和減排績效的披露,構建與利益方的信任,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有效統合發展、保護和氣候目標,助力藍天保衛戰、雙碳行動和全球氣候治理。
“十四五”是實現我國碳排放達峰的關鍵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攻堅期;中國鋼鐵行業減污降碳、綠色轉型之路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監管與資金支持、社會公眾的監督、企業自身的環境社會責任,多方力量協同作戰,共擔風險,推動中國鋼鐵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內容來源:綠色江南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