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4日,由工信部綠色供應鏈聯盟綠色采購專委會、綠色江南公眾環境關注中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戴爾中國、格林曼環境聯合主辦的“循環經濟與碳中和暨綠色供應鏈高峰論壇”在蘇州圓滿舉辦?,F場有來自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工業園區管委會、供應商代表、基金會代表等重要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


微信圖片_20220914194200


首先,工信部綠色供應鏈聯盟綠色采購專委會代表給大家帶來了精彩的致辭并表達了美好的祝愿。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國際合作處處長、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副秘書長毛濤研究員從綠色供應鏈概述、法律政策進展、供應鏈管理示范、綠色供應鏈管理新趨勢等方面闡述了我國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他指出,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發生了新的變化:管理對象從“部分”擴至“全體”、管理動力從“政策驅動”轉向“主動布局”、管理要求從“淺綠”走向“深綠”、管理方式從“封閉”步入“透明”。綠色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創新型環境管理方式,在傳統供應鏈管理中融入了全生命周期、生產者責任延伸等理念,依托上下游企業間的供應關系,以核心企業為支點,主要通過綠色供應商管理,綠色采購等工作,持續推動鏈上企業提升環境績效。

微信圖片_20220914194237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社會學研究室主任陽平堅博士分享了環科院與IPE雙碳課題組聯合開發的中國省級碳達峰碳中和指數暨2020-2021年度評價報告。重點圍繞碳達峰碳中和背景、理論基礎及研究現狀、指數設計及評價方法、指數評價結果及分析及對策建議。省級碳達峰碳中和指數研究能夠幫助各省認清自身在社會經濟發展與碳減排方面的優勢和短板,引導各省找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力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國各地發展尚不均衡,雙碳目標下,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能源結構面臨巨大挑戰。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入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各盡其責,共同發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陽博士代表課題組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微信圖片_20220914194332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常務副會長趙凱先生主要圍繞“循環經濟”進行分享。經濟的增長和消費需求的提升,必然導致資源消費需求增長,資源供需矛盾仍將進一步加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無疑是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與此同時,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是適應全球綠色發展趨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


微信圖片_20220914194441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主任,蔚藍地圖創始人馬軍先生分享了數字賦能雙碳行動。蔚藍地圖大數據平臺每日跟進超過5000個信息源,所收錄的環境數據被中外領先品牌、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納入采購標準,累計撬動19000家供應商企業整改和披露。IPE開發中國企業溫室氣體核算平臺,通過大數據賦能雙碳行動,助力企業應對氣候挑戰。IPE開發的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和企業氣候行動CATI指數,助推企業落實針對自身和供應鏈的節能減排措施,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并通過信息公開構建與利益方的信任。IPE還利用大數據平臺開發企業環境績效動態評價體系,賦能綠色金融實踐;與環科院開展深度合作,發布省市碳達峰碳中和指數報告,科學判斷各地雙碳態勢促進實現全國一盤棋;與阿拉善SEE珠江項目中心合作開發工業企業綠色低碳指數,探索協同減污、降碳、資源循環利用。

微信圖片_20220914194509


環保組織在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綠色江南創始人、主任方應君結合綠色江南實際調研案例與現場嘉賓進行分享綠色江南作為一家環保組織在綠色供應鏈實踐參與方面做出的工作。綠色江南始終保持與品牌和生態環境部門密切合作,以一個重要參與方的角色解決了許多生態環境治理改善,這充分證明了環保組織在社會環境治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方主任強調:“我們消滅污染,不是消滅污染企業,而是推動污染企業治理污染從而消滅污染”。


微信圖片_20220914194546


蘋果供應商立訊精密圍繞企業如何踐行綠色低碳進行分享。立訊精密結合利益相關方,從環境、社會和管治三個維度出發,制定可持續發展管理方針,構建集團可持續發展戰略體系。


微信圖片_20220914194622


戴爾供應商蘇州金像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節能降碳活動;并成立能源管理小組,覆蓋從能源采購、計量、統計、生產過程管理和定額考核等一系列的能源管理內容,促進了企業各項節能工作的開展。


微信圖片_20220914194648


最后分享嘉賓與與會人員就循環經濟與碳中和暨綠色供應鏈論壇的主題進行熱烈的討論,針對參會企業提出的實際問題,給予了專業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微信圖片_20220914194716


推進“雙碳”,是我國順應技術進步趨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推進“雙碳”,是我國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迫切需要;推進“雙碳”,是我國主動擔當大國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需要。讓我們主動順應碳中和發展趨勢,把握綠色低碳轉型機遇,搶占發展先機。


微信圖片_20220914194826




內容來源:綠色江南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