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為應對日益凸顯的城市垃圾挑戰,協助政府管理部門和社會相關方掌握城市社區垃圾分類相關情況及動態數據,推動多方參與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回收再利用,萬科公益基金會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合作共同發起“隨手拍點亮社區垃圾分類”項目。綠色江南作為合作方,在蘇州發起垃圾分類隨手拍城市挑戰賽,截止到目前,共計點亮了一千多個小區,其中有諸多的典型案例,我們將用故事的形式為大家一一呈現。
最難忘的是行走間的時光
@郭新宇
我是西交利物浦大學一名大三學生,偶然的機會讓我成為了綠色江南的志愿者,在不斷地行走間我獲得的是深深的滿足感。
在拍攝初期,我經常在想,為什么主要選擇在居民區進行垃圾分類拍攝呢?在一段時間的志愿拍攝后,我發現原來志愿者們通過蔚藍地圖構建的垃圾分類情況信息公示平臺和實地調研來收集、上傳、反饋的社區垃圾分類情況,可以讓蘇州各地區的垃圾分類狀況得到實時動態的監督,促進垃圾分類的規范運行。每一個志愿者都充當著調查者和監督員的角色,自己拍攝的一張張小小的照片或許也可以為身邊的環境優化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蘇州是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城市,在志愿拍攝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在志愿拍攝初期出入小區的時候我經常需要與社區安保人員進行溝通說明來意,時間一長也與小區工作人員熟悉了起來。進入陌生的小區經常會找不到垃圾驛站,于是和居民們打交道也是我時常要做的事情。有時還會遇到同來拍攝的其他志愿者,幾人一起說說笑笑,在志愿拍攝的過程中也能認識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由于課業緊張,我每天清晨騎車前往社區拍攝,久而久之也養成了早起的好習慣。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迎著朝陽去拍攝,成為了我開啟美好一天的新方式。很多社區的垃圾驛站都是一些爺爺奶奶在幫忙運營,每次去拍攝,我都會遇到熱情有趣的爺爺奶奶們,他們認真地分著垃圾,還經常幫我抬起鐵箱蓋子方便拍攝。沉浸在吳儂軟語的氛圍里,我被蘇州這座城市的人情味所包圍。
在拍攝過程中,我不僅注意著垃圾驛站的規范性,記錄著分類現狀,還經常嘗試歸納總結如何才能拍攝到更加反映情況的照片。在整個志愿拍攝當中,我也發現了一些拍攝地垃圾分類現存的問題,比如有些社區雖然設有垃圾驛站但分類桶不全或垃圾清理回收不及時,有些居民與垃圾驛站距離較遠因此只把垃圾隨手扔在樓下等現象,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都會反映給綠色江南的工作人員,看著自己的小舉動也能夠為改善環境做出貢獻,我也感受到了更多的滿足感和自豪感。
相信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拍攝的隊伍中來之后,蘇州整體的垃圾分類狀況會得到很大的改善,環境的優化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也期待在保護整潔的街道、清新的空氣、干凈的土壤和水源的過程中有你的加入!
最感動的是那一聲“姑娘,慢走”
@Crush不太冷
我是蘇州大學一名大四學生,有點社恐的我很意外自己會被垃圾分類隨手拍這件事打動。
由于沒有“小電驢”,我的拍攝方式是走路,在古城區里走走停??纯?,一路的風景和收獲。垃圾分類的拍攝是很有趣的,期間我拍 過將近50個區點,偶爾會出現小區安保人員“擺拍”的情況,就是我拍照的時候,他們整理好著裝站在垃圾桶旁被我一起記錄了下來;不過,大多數都是稍微年長一點的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許他們覺得自己有可能會上報紙吧。
因為我所在的姑蘇區基本都是比較老舊的小區,進出小區可能會相對比較容易,也會存在小區管理人員盤問我的情況,我只遇到過一個小區的保安人員,也有可能是因為最近進入小區考察垃圾分類的人太多了,他很嚴肅的詢問了我來的目的、工作的部門,我一一作答,他才肯放我通行,對于我這樣一個內向且不善于言辭的人來說,簡直太可怕了;不過整體工作下來,大部分工作人員很友好,我就記得有一個阿姨在我離開的時候跟我說:姑娘,慢走。
且不說垃圾分類隨手拍對于整個社會多么的有意義,至少對于我自己這樣一個內向且宅的人,這項活動帶給我的成長可能相對于其他的人更大一些,我發現與人交流、溝通,也許不像我以前想象的那么麻煩,甚至我在拍攝之余發現了更多的樂趣,學會更多與人相處的道理。
眼睛看到的,腳步丈量的,手機記錄下的人和事,都是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最難得的是我的親朋好友一起來參與
@魯比克方塊
我是唐景陽,間隔年來到綠色江南的一名實習生, 沒想到這家機構在春節前后還能那么忙,也沒想到這樣一家專注于工業污染源的機構在發動公眾參與上也可以這么“拼”。
垃圾分類隨手拍開始招募志愿者的時候,綠色江南每個伙伴都參與到呼朋喚友來參加活動的行列中來,我也發揮了蘇州本地人的優勢,積極發動親朋好友參與進來。
特別突出的是我阿姨和弟弟,阿姨特別熱心,也熟悉所居住地區的垃圾分類站點和投放時間,一個周末就拍攝了8個小區,而且每張圖都特別清晰和詳細,還有我做公益活動時認識的在蘇大上學的朋友,她還帶動了她舍友一起參與,以及其他一些同學們都對這個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有在南京上學的小伙伴說他要參與,迫不及待地注冊了蔚藍地圖,說等放假了來打卡,被我身邊人的熱情感染著,他們不僅愿意加入,而且對我的實習機構——綠色江南充滿著好奇。
我自己當然不甘落后,不僅是自己認真拍攝了不少小區,而且我還錄了個視頻,傳遞給每位參與垃圾分類隨手拍的伙伴,不僅是自己身體力行,我希望影響更多人加入進來。
最意外的是我居然把它做成了課題
@林陳檸檬醬
我就是被上面那個帶動全家參與的景陽同學影響加入進來的人,我們相識于一個公益活動,對,他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而我是蘇大一名醫學生,一個看起來很忙的人不僅參加了垃圾分類隨手拍,還一不小心成為了3月的第三名。
那是一個考完普通話考試的下午,太陽微醺,我背著我略重的小書包踏上了打卡垃圾分類的道路。我發現學校后門這一整條路上的小區還沒有被打卡過,于是,我決定先下手為強!經過了為期一個月的垃圾分類隨手拍活動,最后點亮了38個小區,最開始我只是抱著參與公益活動的心態加入進來,沒想到后面意外把它做成了課題。
葑門路大都是老小區,除了東環路上兩個小區建立時間比較新,剩下都是陳舊社區。由于去的時間是卡在某些小區開放時間點上,有的去的時候剛剛開門,還沒有打掃好。我看到的是工作人員最真實的工作狀態。除了東環路兩個較新的社區建有垃圾房,剩下葑門路上的都只是設有垃圾集中投放點。整體廚余垃圾破袋情況并不理想。但是隨著打卡和監督,我發現很多小區的垃圾分類做得確實很贊,定時定點投放,廚余垃圾破袋投放,我希望做得還不那么好的小區,可以向做得好的小區學習。雖然這個活動更關注社區情況,但是作為學生的我同時關注校園垃圾分類情況,校園內也有新型的垃圾分類智能箱。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可行的垃圾分類方式,固然每個人都能自覺投放是更好的追求,但是對一部分人群來說,完全正確做好垃圾分類,確實也難以實施。這時候,合理的社區管理,就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垃圾分類的效率。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除了記錄社區垃圾分類情況,我也有自己很多的思考,我很欣慰地看到,社區積極主動實踐落實垃圾分類的各項措施,全民合力共創美好環境。于是我決定把垃圾分類作為我一項課程的課題,這基于我腳踏實地一個一個小區的觀察,我看到這個城市的發展和變化,它值得研究和記錄。
社區垃圾分類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美好生活的構建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感謝每一位參與垃圾分類隨手拍的小伙伴,因為你們的推動,我們有了更多的發現和思考。期待更多的伙伴能夠加入我們,一起點亮小區!
掃碼參與報名
獎 勵
①點亮小區數量最多的伙伴獲得1000元現金獎勵
②點亮小區數量第二名的伙伴獲得800元現金獎勵
③點亮小區數量第三名的伙伴獲得500元現金獎勵
④點亮小區數量最少但一個月內超過3個小區的伙伴也可獲得60元獎勵
⑤點亮次數累計超過8次的伙伴可獲得社會公益證書?。ńy計時間2021.03-2021.12)
⑥點亮小區數量少于3次的伙伴不獲得資金獎勵
備注:蘇州大市范圍內月度評選(1個小區1個月僅能點亮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