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下午,由綠色江南主辦,張家港市環境保護局,張家港保稅區安環局承辦的“多元共治,社會共享”綠色江南第六期環保公益沙龍——大氣、水環境治理沙龍在張家港市長江大酒店三樓國際潤發宴會廳舉辦。張家港市環保系統,保稅區環保系統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保稅區150多家重點排污單位企業家和代表參加了本期沙龍。綠色江南公眾環境關注中心方應君主任,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綠色供應鏈項目官員柏慧女士,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海峰博士,中國化工集團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顧問程新源高工擔任本次沙龍主題分享專家。
沙龍現場
沙龍由張家港保稅區安環局徐舟副局長主持,隨后,張家港市環保局秦國平副局長發言,秦國平副局長首先對綠色江南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并表示去年10月在張家港塘橋舉辦對第一期環保公益沙龍反響很好,今天綠色江南在保稅區主辦的第六期環保公益沙龍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友好公開的平臺,為張家港市打好污染攻堅戰出謀劃策,張家港市環保局也將以此次沙龍為契機,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大力推動環保公眾參與,凝聚全社會力量來共同推動張家港市的環境保護工作。
張家港保稅區安環局徐舟副局長
張家港市保局秦國平副局長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海峰博士就水環境中總磷污染物的來源與削減技術和與會人員進行了探討。王博士根據多年研究經驗從專業角度出發,詳細分析了總磷背景,磷的來源,磷的削減邏輯和削減技術,最后結合實踐經驗通過某再生水廠濕地生態示范區的案例研究,為涉及總磷污染物企業的清潔生產與防治提供了閉環技術地圖。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海峰博士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項目官員柏慧就IPE的綠色供應鏈實踐進行了分享,她首先介紹說,在當前環境監管力度和環境信息公開水平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企業的環境違法成本也在顯著提升。長期、大范圍的環保督查,正在倒逼企業內化治污成本。柏慧進一步分享了IPE開發的蔚藍地圖數據庫和與NRDC合作開發的CITI指數,講解中外品牌如何利用蔚藍地圖數據庫對在華供應商開展供應鏈的環境管理。柏慧表示,目前已有很多品牌將供應商環境合規納入采購標準中,明確要求供應商不能在蔚藍地圖數據庫中存在環境監管記錄。她詳細講解了IPE與NRDC合作開發的CITI指數的五項評價指標,強調這五項指標可以為企業提供一條綠化在華供應鏈環境表現的路線圖,并介紹了企業如何利用蔚藍地圖數據庫對下屬及關聯企業開展環境管理。最后,柏慧向與會人員介紹了IPE最新開發的“蔚藍生態鏈”系統——品牌、企業、環保組織和公眾都可以通過蔚藍生態鏈,第一時間了解企業的環境監管記錄和公開的反饋信息,通過多方參與,推動工業企業污染治理,提升環境質量。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項目官員柏慧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化工集團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原化工部連云港設計研究院)顧問,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環境保護設計專業委員會顧問程新源高工做VOCs治理的主題演講。程高工主要從正確引用排放標準的問題,全面正確執行排放標準的問題,驗收監測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VOCs的組成,準確解讀監測數據,安全問題等六個方面介紹了VOCs治理的有關情況及注意點。為企業做好VOCs治理提供了理論指導。
程新源高工
綠色江南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方應君主任對2018年5月1日開始實行的修訂后的《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進行了解讀,他通過對《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各修改項的前后對比,對該條例監督管理,污染防治,法律責任等進行了分析。方主任介紹,為觀測太湖藍藻治理效果,早在2014年,綠色江南便堅持在每年6月16日左右觀測太湖藍藻。2016年,綠色江南起草了《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修改建議書》,呼吁為蘇南企業松綁,為經濟助力,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2017年12月22日在省人大法工委,綠色江南參與《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修正案草案》意見座談會,對條例中第四十五條中,綠色江南建議將《條例》第四十五條中太湖流域一、二、三級保護區禁止 “新、改、擴”中的 “改”細化,對于在不增加排放污染物總量的前提下有利于產業提檔升級的項目的改建予以放寬支持,特別是紡織印染行業;建議統一太湖流域的產業政策和排放標準;草案中各部門缺乏明確責任,建議把各部門履行環保職責與權利予以充分明確,落實責任。草案修改要充分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式,拒絕光堵不疏、簡單粗暴一刀切的模式,應該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預防”轉變,促進太湖流域地區水污染物減排,讓地方環保部門執法時不再有“合理不合法和合法不合理”的難堪局面,真正做到科學治太,鐵腕治污。
綠色江南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方應君主任
通過此次環保公益沙龍,各環保人士齊聚一堂為張家港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建言獻策,助力張家港市環境保護攻堅戰,綠色江南也希望能和更多環保局合作開展沙龍,構建從企業,政府,公益機構的職責到多方合作,協同共贏的發展模式,形成多元共治,社會共享的大局面。